撰文者:喜樂家族
早在2021年,《愛我願意——馬偕的故事》首次於國父紀念館演出時,韋政爸和韋政便滿心期待著,因為他們將在《平安台灣》的橋段中攜手共舞。為了這次表演,父子倆日以繼夜、反覆練習,只為那一刻的登台。然而,突如其來的重大疾病讓韋政爸無法如願上台,成了韋政爸心中難以釋懷的遺憾。
因此,當他得知有再次演出的機會時,他們非常的意外;唯一放心不下就是視障的媽媽需要一個人在家。但在韋政媽的鼓勵與支持下,韋政爸才毫不猶豫地接受現代舞班老師的邀約參與演出,他們一家都覺得這次能登台演出是無比的榮幸。
接受採訪時,韋政爸緊緊握著韋政的手,這一幕讓訪問的導演也不禁眼眶泛紅。他感動地說,這樣深刻的情感是一生中難得的體會。導演說這不只是一次單純的演出,更是親子共同完成夢想的旅程。
在這個速食親情充斥的時代,喜樂家族正重新定義陪伴的意義。這裡的每個家庭都在用實際行動詮釋:真正的愛是並肩站在同個舞台,是共同面對排練的艱辛,是在謝幕時交換的會心微笑。再耀眼的獎盃,也抵不過父母掌心裡傳來的溫度。
更讓人驚訝的是韋政媽還決定要到場支持他們父子,所以也邀請了姐妹陪伴他從台北下來新竹看演出。在這次為期兩天一夜的新竹巡演中,他們一家臉上始終洋溢著幸福的笑容。多年來未實現的心願,終於在這座大舞台上圓滿實現。
導演分享一則故事就像一面殘酷的反面鏡子:他曾採訪一個某個被遺棄在教養院的個案,當家人把他送到教養院後,家人就連夜搬家不知去向。這個孤單的學員在病危之際,最大的心願只是再看一眼早已搬空的家,但這卻成為他不可能實現的夢想。
對比之下,韋政爸三十餘年如一日緊握的那雙手,彷彿在訴說——最動人的奇蹟,往往藏匿在日常生活瑣碎的照顧裡。當韋政媽特意從台北南下,用逐漸模糊的視線追蹤台上身影時,她看見的遠比視網膜呈現的更清晰:那是用三十年光陰一針一線縫製的愛之錦緞。韋政媽還說,喜樂家族就像是戶口名簿外的第二個家人。
喜樂家族正是用這樣的方式,在孩子們的生命中撒下愛的種子。
在韋政一家身上,我們看見了愛的凝聚力,這份愛,讓每一個人都深受感動。